凯迪拉克论坛

首页 » 品牌荣誉 » 品牌荣誉 » 提醒该出手时就出手,抄底时机到了
TUhjnbcbe - 2023/9/12 22:18:00

从年下半年开始,中国车市就告急了,车市增长停滞,车企利润降低,连带着上下游产业一起哭了,俨然一副寒冬到来的态势,冷风吹得人直打哆嗦。

而且这冷风一吹就是大半年,时至今日除了少数诸如奔驰、大众等明星车企活得还算是体面,大部分车企早就已经难以维持生活了。4月份汽车销量同比下降16.9%,中国车市回到年的水平等等信息刷爆人的眼球,莫非......车市危矣?

1、大量投入导致车企压力巨大

许多人不明白,年虽然号称是车市寒冬,可是毕竟年汽车产销量都在万台左右,市场依然是巨大的,怎么就能称之为寒冬呢?

这里不妨看几个数字,年中国汽车销量.05万辆,年达到了万辆,年达到.19万辆,年则达到了巅峰的.89万辆,近十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速堪称飞速,因此各大厂商纷纷对汽车市场抱有十分高的期望,尤其是年之后房市严控,大量资本纷纷涌入汽车行业,加上厂商们高预期心态下在产能和产品研发方面投入巨大,汽车行业的产能扩张早已超出了实际市场增速。

据悉,年中国汽车行业的产能(包含在建产能)就在万辆左右,而年汽车年产量仅仅万辆,产能利用率仅仅不到45%。理论上产能低于80%就处于不健康状态,而从年的表现来看,我们熟悉的长安、奇瑞、北京现代、比亚迪、东风悦达起亚等多家车企产能利用率都低于80%,甚至向来在国内十分吃香的一汽大众也仅仅67.9%。

大量的投入与突然间的增长下滑之间,势必产生冲突。

举个例子,A开了一个网吧,网吧的地址在学校门口,生意很好。于是A借了一大笔钱新购置了50台电脑,就在新电脑装好之后,学校却把大门改了个方向,A的网吧不仅生意下滑了,而且早期大量投入的成本还收不回来了,你说A哭不哭?对A来说,算不算寒冬呢?

当市场一个飞速增长的市场开始趋于饱和稳定时,必然会开始一轮洗牌,那些市场份额和利润不够亮眼的企业会被淘汰,这是市场发展的自然规律,何况这一次中国车市的增长可以说是踩下了一脚急刹,ABS都踩出来了,势必会让绝大部分车企看傻了眼。

2、价格战一定会打起来

哪怕看傻了眼,回过神来,生活还是要继续的,眼下不能看着销量跟着大盘一起下滑,那怎么办?几乎所有车企都只能采用三十六计中最为粗暴的做法:降价!

打价格战实际上是在降低行业整体利润率,伤害行业,而且一旦价格降下去再想拉起来可就十分困难了,但是对于在技术水平差距、产品差异都不够大的汽车市场,降价才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尤其是对于最走量的10-20万价格区间消费者来说,说品牌忠诚度说产品特性那都是扯淡,谁便宜、谁的性价比高、谁花15万就给配2.0T,消费者就买谁。

何况近几个月经销商库存压力持续升高,如果厂家卡着价格不让降,那势必先迎来的就是经销商和主机厂的内讧。可不要忽视经销商群体的力量,各位回想一下,可曾记得上汽奥迪事件?

早在去年10月便有汽车经销商库存连续八个月预警的新闻,多品牌库存深度2个月以上,甚至奇瑞汽车库存深度还曾达到过3个半月,要知道对于国产汽车而言,购车日期三个月以前生产的汽车都算是让人嫌弃的“库存车”了。

对于库存深度,可能很多人并不会理解,简单来说,厂家的车不是直接卖给消费者,而是卖给4S店,4S店再卖给消费者;因此4S店会有自己的计划,根据往期的售卖情况决定买入多少台新车,而且厂家也会有销售任务指标下达给4S店。

4S店出钱买了新车,再卖给消费者。在车辆卖给消费者之前,这台车都是4S店自己囤的“货”,而库存深度就是指当月库存/下月销售计划。比如说,4S目前有90台车,现在一个月只能卖30台车,那么这些库存车全部卖完需要3个月,库存深度就是3个月。

库存深度越高,库存积压越严重,4S需要付出的场地费用就越高,而且需要的周转资金也更多,因此库存深度越高,4S店压力越大。

通常库存指数在0.8-1.2之间属于合理,库存系数大于1.5属于达到警戒值,库存指数大于2.5说明库存过高,经营压力和风险都会很高,简单来说,4月份库存指数达到警戒线的车企有17家,而库存指数前五里的品牌降价优惠的可能性会非常大。

哪怕是为了去库存,汽车也会大降价。

3、价格战有多夸张?

事实上如今多家汽车品牌都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放价之路。凯迪拉克ATS-L目前的经销商参考价已经低至18.99万起,奥迪A4L的经销商参考价最低也仅需21.51万。前几天笔者也在自己的朋友圈里看到凯迪拉克的朋友圈广告,其中赫然标出CT6/XT5车型29.99万起,嚯,这可是凯迪拉克的轿车旗舰车型,打开凯迪拉克

1
查看完整版本: 提醒该出手时就出手,抄底时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