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迪拉克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许地山女儿个人史是整个民族历史的一部分u13hewig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口碑最好的医院

许地山女儿:个人史是整个民族历史的一部分


1940年,许地山、周俟松结婚十一周年纪念许燕吉(卫毅摄)原标题:劳蛛缀一百年 许地山的一家 我们回顾历史,个人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但也不要忘了有这么多一滴滴的水才可以汇成海,所以个人史也是整个民族历史的一部分 作者:本刊卫毅 发自南京落花生的父亲位于港岛半山腰上的香港大学仿佛一座迷宫,这里有各个年代叠加起来的建筑群,每一栋楼见证着不同的历史。我们乘坐的汽车驶出校园,进入薄扶林道。车上一位香港大学的老师突然问我: 还记得小学课本里的《落花生》吗? 许地山先生写的。 我答道。这位老师指着车窗外的某个方向说, 许地山先生的墓就在那边。 那个方向是薄扶林道上的基督教坟场。半年后,我在南京见到了许地山的女儿许燕吉。 我前些年去过香港给父亲扫墓,那片墓地已经很大了,跨了道路两边。 许燕吉说, 香港大学跟以前也很不一样了,当时只有那3栋红楼。 80岁的许燕吉跟我回忆父亲许地山时,是在南京一家医院的病房里。这些天她身体不太好,需住院观察。1930年代中期至1940年代初,许燕吉曾经坐着家里的奥斯丁汽车行驶在薄扶林道上。父亲不会开车,开车的是母亲周俟松。此时的许地山是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他们住在罗便臣道上的一幢两层小楼上,一楼租给一个英国人做生意,二楼还有好多房间。 那个楼就像个球拍一样, 许燕吉说, 前面是客厅和我们家人的房间,后边是一间客房。 那间客房曾住过许多人,给她印象最深的是梁漱溟,因为梁漱溟跟她父亲一样,都吃素。当年,港大想聘胡适做中文系主任,胡适推荐了许地山。原本任教于燕京大学的许地山因与校长司徒雷登理念不合,发生争执,被解聘。正好有这个机会,他便携家眷南下任教。许燕吉小时候在香港住了7年。那时她去得最多的是陈寅恪家,她和陈寅恪的3个女儿玩得非常好,现在还保留着跟她们在香港的合影。有意思的是,许燕吉的爷爷许南英曾对做过台湾巡抚的唐景崧非常不满,而唐景崧正是陈寅恪妻子唐筼的祖父。许南英出生于台湾台南。许家祖上是广东揭阳,在明朝嘉靖年间迁至台湾。中日甲午战争后,战败的清*府将台湾割予日本。许多台湾民众不服从,成立了台湾民主国。日*在基隆登陆,台北告急。时任台南团练局统领的许南英与镇守台南的刘永福,率兵支援台北。行至途中,台北失守,唐景崧退回大陆。许南英极气愤,只好南撤, 能固守台南,亦有复土之望。 但是,失去支援的台南最终沦陷,许南英只能内渡至厦门。别离九代人生活的台湾,他深感痛苦,写过一首《如梦令 别台湾》 望见故乡云树,鹿耳鲲身如故。城廓已全非,彼族大难相与。归去,归去,哭别先人庐墓!许地山的名篇《落花生》里有一段话是许多人小时候都背诵过的 爹爹说: 花生的用处固然很多;但有一样是很可贵的。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发生羡慕的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来。你们偶然看见一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知道。 文中的 爹爹 ,就是许南英。种花生的园子是许家在台南的住所,许南英的父亲取名为 窥园 。园名来自汉代董仲舒。董仲舒年少时读书刻苦,书房紧挨着漂亮的花园,但他从未进去,甚至没看过, 三年不窥园 。许南英的际遇跟 花生 很像, 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来 。他16岁就开始参加童子试,25岁取秀才,31岁中举人。当时参加乡试的地点是福州。多次渡海考试的许南英写过一首诗自嘲: 扁舟一棹马江平,席帽依然太瘦生。卖藕小娃犹记得,笑余三度到榕城。 中举人后,许南英又两次进京参加会试,均落榜。直到1890年,光绪帝 亲* ,清廷特办 恩科会试 ,许南英才取得 同进士出身 的功名,任兵部车驾司主事。此时的许南英已经36岁。到兵部不久,许南英就请假回台南,之后再没回去。有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京师主事俸禄微薄,官场应酬开销大,贫苦家庭出身的许南英难以支撑。还有就是,当时清廷腐败,许南英性格清高耿直,与官场风气格格不入。 天生傲骨自嶙峋,不合时宜只合贫。 这是许南英在1892年写下的诗句。 那时考进士就像现在的人考个职称一样,我爷爷其实不喜欢当官。 许燕吉说。许地山也是耿直之人。 我父亲如果活到解放后,也肯定没好日子过。 许燕吉说, 他不是那种会憋着不说话的人,燕京大学时,他就跟司徒雷登争论。周海婴不是写过嘛,有人问毛泽东,鲁迅要是活到现在,会怎样?毛泽东说,要么他闭嘴,要么蹲监狱。我父亲也会是像鲁迅这样的人。 在文学主张上,许地山和鲁迅不是一派。以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圣陶、许地山等人为代表的 文学研究会 主张文学 为人生 。更具体地说,许地山的文学作品中常常流露着 生本不乐 的宗教意味。他曾经在一篇序言里写道: 我看见的处处都是悲剧,我所感的事事都是痛苦。可是我不呻吟,因为这是必然的现象。换一句话说,这就是命运。 自信是有情人许燕吉如今在各种表格上填籍贯的时候,写的是台湾台南。改革开放前,她是不敢这样填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填的是福建漳州。这样填写也有缘由,因为许南英离台内渡后,曾经希望归宗广东揭阳,但由于隔代久远,找不到当年的族谱,没法归宗。 别人搞不清楚到底该叫你爷爷还是孙子,没办法,就算了。 许燕吉说。迫于生计,许南英还是向清廷谋求官职。他留在广东任职,按照清朝本籍人不能在本地任职的惯例,他只好 寄籍福建龙溪 。龙溪是福建漳州所辖之地,所以许家后人的籍贯成了福建漳州。许南英在广东任职14年,子女也随之迁徙。所以,许地山除了会讲闽南话,还会粤语,留学英美,又会英语。而当年香港大学招聘中文系主任,要求英语和粤语都得精通。许地山符合这样的条件。1911年秋,刚卸下三水知县的许南英,前往电白任知县。此时,辛亥革命爆发。时代迎来了千年未有之变局。许南英对前途感到迷茫,写下: 强欲高歌和白雪,巴人下里不成声。 革命,还是不革命?这对他是一个问题。受同乡邀请,许南英回到漳州任职。但随着局势变化,他最终失去官职。困顿中他一度想遁入空门,落发为僧。 我妈以前还跟我说,别人当官是越当越有钱,你爷爷是越当越穷。 许燕吉说。一筹莫展时,有在印尼棉兰发达的华人请许南英写传记。为了生计,他南渡印尼,写完传记后,正好遇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困于印尼。后因痢疾不治,在棉兰去世,葬在了当地的华人坟场。许地山曾经去棉兰给父亲扫墓。许燕吉和哥哥从没去过棉兰。那片坟场后来成了战场,再后来,城市扩张,那里成了建设用地,楼房林立,许南英的墓彻底消失了。许南英去世前一个多月,是他63岁生日,他在那天给自己写了一首诗:百年剩此肉皮囊,历尽艰难困苦场。何日得偿儿女债,一生未识绮罗香。蓼莪废读思阿父,风木增悲泣老娘。目极云山千万里,临风涕泪湿衣裳。许南英的这些诗后由许地山整理为《窥园留草》,于1933年在北平印发。当时许地山在燕京大学任教。这一年,许燕吉出生。名字中之所以有个 燕 字,是因为她出生在北京。这个名字是外祖父周大烈起的。周大烈是湖南湘潭人,维新派人士,曾在陈三立处教书,教过陈三立的儿子陈衡恪。周大烈连生7女竟无一男,所以,许燕吉的哥哥随了母亲家姓周,叫周苓仲。2013年10月,许燕吉和哥哥去武汉参加了姐姐许棥新的葬礼。许棥新是许地山与第一位妻子林月森所生。林月森是台中人,她的父亲是当地著名乡绅林朝栋。1884年,法*侵台,林朝栋率兵抗法。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林朝栋支持台湾民主国,抵抗日*。1920年7月,许地山从燕京大学文学院毕业,留校任助教。3个月后,林月森因病去世。此时,许攀新才两岁。这对许地山打击极大。 我觉得我父亲跟他的第一个妻子感情更好。 许燕吉说。许地山的作品里,描写爱情的内容极多,他甚至这样写过: 我自信我是有情人,虽不能知道爱情的神秘,却愿多多地描写爱情生活。我立愿尽此生,能写一篇爱情生活,便写一篇;能写十篇,便写十篇;能写百千亿万篇,便写百千亿万篇。 林月森去世一周年时,许地山写了一首诗:妻呵,若是你涅槃,/还不到 无余 ,/就请你等等我,/我们再商量一个去处。/如果你还要来这有情世间游戏,/我愿你化成男身,我转为女儿。/我来生、生生,定为你妻,/做你的殷勤 本二 ,/直服事你,/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诗中多有佛经之语,林月森是佛教徒。佛教此后也是许地山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他曾两次去印度学习。道教是许地山另一学术重点,去世前,他正在九龙的寺庙里写《道教史》,但他的宗教信仰是基督教。 我父亲家里穷,他上大学之后的费用基本都是基督教会资助的。 许燕吉说。许燕吉曾是天主教徒,上大学时,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了怀疑,她去问神父,神父没能解开她的困惑,她便放弃了信仰,此后没再信过任何宗教和主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