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监控地方造假中央千亿投资
当地方发改委挤破国家发改委大门争抢项目之时,由中纪委牵头的项目检查组也做好了起程的准备。
本报获悉,由中纪委牵头,财*部、监察部、审计署、发改委等五部委将组成联合检查组,分成24个小组派往全国各地,以此来全程监控1000亿元投资分配到各地的项目投资建设情况。
而在此之前的11月20日,中纪委、国家发改委、财*部等五部委,已经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了培训工作会议,一场为期至少3个月的监管风暴箭在弦上。
24支检查组奉命出京
目前初步确定成立24个小组派往各地,因为冬季来临,东北一些省份将出现停工现象,所以重点监察的省份是南方,对于北方省份项目的监察将由一个小组同时监察几个省份,而南方将是一个小组针对一个省份。一位国家发改委稽查办人士表示,他告诉,每个小组在派往的地区至少要住3个月的时间,对整个1000亿元投资的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的监控。
他还表示,本次稽查的环节包括重大项目审批程序稽查、项目法人稽查、勘察设计稽查、工程招投标稽查、工程监理稽查、工程质量和进度稽查、资金管理和使用稽查、竣工验收稽查。
我们主要是对国债项目和被列入重点工程的项目进行监督。前述国家发改委稽查办人士告诉。
了解到,所谓国家重点工程是指利用国债或*府财*建设的项目,投资一般都超过十亿、百亿甚至千亿元。而该科目是地方*府目前十分关心所在。
河北省发改委的一位处长告诉,1000亿元的投资追加又重新点燃了地方投资的冲动,迅速编制项目、组织项目成了他们地方发改委目前最紧迫的工作,没有项目怎么要钱呀,我们也在积极地组织各企业踊跃申报项目,尤其是国债项目,能争取到国家财*补贴的。他说。
紧急框定监督标准
现在投资司、高技术司、社会司都排满了等候的人群,一位地方发改委的处长对《中国经营报》介绍说。
当投资司等出现火热忙碌景象时,发改委的稽查办也不甘寂寞。
我刚从中纪委开会回来,我们现在一天三会,加班加点,正在研究起草详细的工作方案,为的是为一下步即将派出的联合检查组制定一套统一的检察标准和管理办法。11月19日,国家发改委稽查办的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说。
该人士还介绍说,由于各部委对项目管理的规定和监管重点不一样,所以,本次将重新出台一套从项目立项、审批、招标等各个环节的监督工作制定统一标准,让五部委对这些环节的监督有一个统一认识,厘清各种法规,把最关键的摘录出来,做到标准统一。
11月20日我们将联合这五个部委召开培训会议,对联合监察小组的组员进行统一培训,统一工作方法,制定监督标准。这次培训会议也可以说是联合调查小组派出前的动员大会。稽查办人士表示。
而河北发改委稽查办的张华社副主任则认为,由中纪委牵头进行稽查督导可以说是比较罕见的举措,他认为这些措施无疑非常重要。
严防地方虚增投资
现在担心地方只为了“多分羹”1000亿元的投资,只顾着想办法组织项目,而忽视了项目审批环节的把关,这容易导致一些项目单位故意包装项目,虚做大总投资。稽查办人士对说。
根据相关规定,项目单位在申请国债支持和国家财*补贴的数额是和该项目的总投资成正比关系。
比如,高技术类国债项目,如果项目总投资是6000万元,则可以获得国家600万元的国债支持,比例是10%。山东发改委高技术处相关负责人告诉。
事实上,做大投资只是包装项目的一种,这是比较简单的一种手法,有的企业还造假,尤其是产业*策类的项目,本来不符合被支持的序列,经过层层手续造假,这些造假包括财务造假也包括技术造假。辅助企业申报国债项目的李光对介绍说。
因为,发改委是个前期项目管理单位,只负责项目的审批,在审批环节从报送的文字材料上是很难看出问题的,而大多数的项目违规都是出现在实施的过程。事实上,国家在同意批复之前是很少深入企业调查的。顶多派个咨询公司下去调查。李光接着说。
很明显,现在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能争取到国家的国债支持和财*补贴对企业就像及时雨。一位准备申报国家示范工程的高技术企业项目负责人对说。
青年学者马光远则认为,除了出现上述虚做投资,截留项目专项资金的违规情况外,在公共投资方面故意张冠李戴,舍民生而求*绩,也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