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迪拉克论坛

首页 » 品牌荣誉 » 车型 » 从经典豪华品牌到梗王凯迪拉克这些年经历了
TUhjnbcbe - 2025/1/19 17:43:00

老一辈人眼中,凯迪拉克是豪华车的代表。这家来自美国的豪华汽车品牌散发着诱人的神秘感,就好像它后座上的宾客一定是非富即贵一样;年轻人眼中,凯迪拉克是梗王,在B站这种地方有着统治级别的影响力。

它有速度有激情有冲劲儿,最关键的是,它还不会让人觉得高不可攀。

你看,凯迪拉克的变化就是这么大。早年间那些人认为这是顶级豪华品牌是真的,现在这些人认为这是「最懂年轻人」的豪华品牌也是真的。除了消费者的心态在改变之外,凯迪拉克品牌自身的重心转移也是促成这一切的重要因素。

那么,从经典豪华品牌到四处“卖萌”的梗王,凯迪拉克这些年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让它有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想要搞明白这一点,我们还得从头说起。

历史回顾

所有的伟大,都是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提到美国所有的汽车品牌,我们永远绕不开亨利·福特这个人,凯迪拉克也不例外。

年,30岁的亨利·福特还是爱迪生照明公司的总工程师。按照现在的话来讲,那时的他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他的财富足够他享受一生。

但我们知道的,顶级汽车工程师的小脑袋瓜里永远不会只装着“安逸”,比如费迪南德·保时捷、恩佐·法拉利、本田宗一郎等等。

对内燃机痴迷的亨利·福特,毅然决然的放弃了总工程师的职业,带着两位投资人的钱成立了底特律汽车公司。

有趣的事来了,如果亨利·福特能早点想到用流水线的方式打造汽车,可能现在的福特品牌就是凯迪拉克了。

在拿了投资人的钱之后,亨利·福特开始不务正业的玩上了赛车,经常在研发出一款新车后四处参加比赛,全然不管公司的销售和业绩。这立刻引起了投资人的不满,于是在公司成立仅四年时,亨利·福特带着几位骨干离开了底特律汽车公司,公司解散。

投资人觉得造车这事儿可能没什么戏了,于是找来了利兰福尔科纳制造公司的老板为底特律汽车公司做资产清算和评估。而这位老板,其实才是凯迪拉克真正的创始人——亨利·利兰。

你问他有多厉害?这么说吧,林肯汽车也是他创造的...

亨利·利兰逛了一圈底特律汽车公司的生产线,觉得这车造的还不错啊,有点东西!于是说服了两位投资人,继续用现有的生产线造车,他来负责提供单缸发动机。

于是,年8月22日,凯迪拉克品牌正式诞生了。这个名字致敬了探险家安东尼门斯凯迪拉克,因为正是他在年建立了底特律城。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这句经典的广告语恰恰反映了凯迪拉克的品牌精神。

随后,凯迪拉克开启了它辉煌的造车之路。由于亨利·利兰之前的公司主要生产汽车零件,所以他非常重视凯迪拉克的加工精度、制造质量和零件的通用性,他认为这是迅速增加产量、扩大汽车发展规模的关键一环。

年,亨利·利兰自己的公司和凯迪拉克合并,生产线彻底垂直整合。

凭借着亨利·利兰强大的运营能力,凯迪拉克位于底特律的工厂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零部件体系最完善的汽车工厂。凯迪拉克汽车优秀的可靠性和加工精度,也为它积累了不少的用户口碑。

哦对了,顺带提一句,凯迪拉克可能是历史上“修改品牌LOGO次数最多”的豪华品牌了,前前后后共修改了近二十次。不过象征着胜利和荣耀的盾牌和花冠一直都在,直到最近的一次修改才去掉了花冠。

年,财大气粗的通用汽车公司买了下凯迪拉克品牌,而亨利·利兰也选择了留下继续研发凯迪拉克。

通用汽车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它希望通过凯迪拉克拔高自身的定位,毕竟此时的凯迪拉克已经是美国本土最“高大上”的汽车品牌了。

再然后就是我们熟悉的一战和二战,由于美国本土两次都未遭到战火洗礼,所以凯迪拉克的发展也是稳步前进。

美国在发了两笔战争横财之后,凯迪拉克的设计和理念也开始大胆起来,美国汽车工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那时,街道上经常有一些“插着翅膀”的汽车,它们大部分都来自凯迪拉克。

冷战时期,美国人再次觉醒了探索外太空的想法,这些想法也延伸到了汽车工业。

我们现在回看凯迪拉克在年左右生产的一些概念车,会发现它们看上去和太空船没什么两样,除了有四个轮子。

那时候,拥有一辆凯迪拉克是令人羡慕的事。除了资本家和各行各业的大亨,美国明星也成为了凯迪拉克的粉丝,比如「后宫佳丽三千,一生却只爱一辆凯迪拉克」的猫王。

当然,凯迪拉克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些波折,包括两次经济大萧条和石油危机。而最关键的一点是,美国人对于凯迪拉克的疯狂热爱差点酿成一场种族战争。

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法律规定凯迪拉克品牌禁止销售给一切非洲裔美国人,这个规定有着强烈的种族歧视意味,连凯迪拉克公司自己都不得不站出来谴责。

好在,最后美国政府撤销了这一条例,这也使得凯迪拉克的销量在当年猛增。

在经历了经济和石油的双重危机之后,凯迪拉克开始生产一些成本更低、尺寸更小的家用车以求销量,美国政界高层的官方用车也从林肯改为了凯迪拉克。

在销量和口碑同时起飞的情况下,年,凯迪拉克在太庙举办首发仪式,官方宣布正式进入中国,落户上汽通用。

然后的故事我们就都熟悉了,凯迪拉克前后投放了一些经典车型,比如CTS、XLR、SRX、赛威等等。

为了适应中国市场,凯迪拉克也很聪明的进行了加长,并且在后期全面引入2.0T发动机,取消了V6、V8等大排量发动机。

这些顺应时代的改变,并没有抹除凯迪拉克的豪华味儿,尤其是在XT系列和CT系列的产品推出之后,凯迪拉克的产品线被重新梳理清晰。同时,为了迎合年轻人,凯迪拉克的性价比也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那么,稳扎稳打的凯迪拉克为什么会突然成为梗王呢?这就得从高德发布的那张图说起了...

定位转变

一张图片引发的故事

年初,高德地图发布了一份各大豪华品牌车主经常导航的位置,其中大部分都比较正常,比如高档酒店、动植物园、剧院、购物中心等等。

唯独到了凯迪拉克这里,赫然显示着四个大字——洗浴中心。

众所周知,洗浴中心不只是简单的“洗澡堂子”,它的服务非常广泛且复杂。

宏观意义上讲,我们很难把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

也正因如此,凯迪拉克品牌和车主一时间成为了全网调侃的对象。

但我想说的是,这份数据报告并没有任何参考价值,且不说高德是否存在泄露隐私的嫌疑,即便是豪华品牌车主经常导航的地点,本质上也与车企无关。

而且车主去哪纯粹是个概率事件,我身边的一堆沃尔沃车主表示从未想过要去寺庙道馆干嘛,出家吗?

所以说,这份报告更多的还是看个热闹,或者说给平淡的生活来点调味剂。看看可以,谁认真谁就输了。

然而,当这件事过去之后,凯迪拉克似乎在年轻人心中有了特殊的地位。除了称呼上发生改变,很多人也开始逐渐了解这个品牌的车型、历史、定位,并且对凯迪拉克的新车有了一定的认知。

这件说起来有些八卦的“导航事件”,反而成为了凯迪拉克推开年轻市场大门的契机。

其实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凯迪拉克品牌现有的车型体系都非常适合年轻人,原因如下:

性价比高,让“打工人”不会感到经济压力

客观的说,凯迪拉克近些年的销量增长与它的优惠力度大确实有直接关系。这并不是坏事,因为年轻人都喜欢那些高性价比的产品。

前些年小米手机爆火,凭借的也是低价高配这个卖点。而凯迪拉克不仅是低价高配,还拥有百年豪华品牌的血统和基因,起码的排面儿还是有的。

这是年轻人在消费时独有的思考方式,在总资产不充裕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都会想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

一般来讲,中年人可能不在意产品本身的价值,他们更在意的是产品背后的溢价幅度,所以他们愿意为了品牌溢价而买单。这两种消费方式没有对与错,更多的是理念的不同。

操控性好,符合年轻人的驾驶习惯

曾经的ATS-L是凯迪拉克在中国市场的立足之本,它除了性价比之外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出色的操控性体验。

事实上,随着宝马在近些年将车辆卖点向舒适性倾斜,凯迪拉克在运动性上的特点就开始愈发明显。尤其是在CT系列的车型上市之后,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青睐。

事实上,年轻人对于车辆的动力可能会有比较高的需求,CT系列的车型基本都是以运动性为主,包括CT6这款中大型轿车,它的操控性也会比同级对手更好一些。

而CT4和CT5更是纯粹的驾驶者之车,很适合家庭人数不多的年轻消费者。

错位竞争,让车辆的定位高于用户预期

如果你看过CT6在海外市场的定位,你会发现这款车是与7系、A8一个级别的轿车。但在国内,它的价格仅仅与A6相似。

除了品牌溢价上的细微差异,凯迪拉克也在有意的执行错位竞争策略。它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可以让车辆的定位高于用户的预期。

按照这个思路往下走,其实CT5、CT4,以及XT系列的大部分车型,基本都比同级竞品稍高半级,这会赋予用户更强的认同感。性价比、操控性、定位高,这一套组合拳打出来,很多消费者就难以招架它的诱惑力了。

因此,凯迪拉克在年轻市场混得越来越好,绝不是高德地图给它做了多少贡献,而是它本身意识到了年轻人的价值。

最关键的是,凯迪拉克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也在讨好年轻人。除了官方号在B站的评论区下面每天神出鬼没之外,前段时间的广州车展甚至展出了与《原神》联动的CT4限量版痛车。

这种打破次元壁的方式竟然来自于一家百年豪华品牌,可以说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另外,凯迪拉克品牌的优势不仅适用于燃油车,也适用于纯电动车。

前几天凯迪拉克刚刚发布的LYRIQ可以说赚足了所有人的目光,这款拥有概念车设计、33英寸大屏、众多高科技配置的中大型纯电动SUV,预售价竟然只有43.97万,比同期发布的宝马iX便宜了近一半。

我都想替凯迪拉克问一句:还有谁?

求变,是所有豪华品牌必将面临的阶段。一张简单的图片,原本不在凯迪拉克推广品牌的策略中,它甚至是一个负面的东西。然而,凯迪拉克却利用它转化了更多的热度,让许多年轻人重新认识了这个品牌——尤其是混二次元的那些人。

这种灵活变通的方式方法其实一直贯彻在凯迪拉克的品牌基因中,有了这种心态,还用担心它未来会过得不好?

写在最后

可能大家对凯迪拉克出梗的印象停留在“高德事件”,但我听得到关于凯迪拉克的梗要更早。某年春晚上,冯巩表演了一个小品,女主角说当年你承诺要开着凯迪拉克来接我,冯巩说你听错了,我说的是开着卡车拉货捎上你...

看来谐音梗只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经典豪华品牌到梗王凯迪拉克这些年经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