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迪拉克论坛

首页 » 品牌荣誉 » 品牌荣誉 » 凯博学生诗歌将在省级文学杂志发表做诗
TUhjnbcbe - 2021/3/10 20:01:00
白癜风能治好了吗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602607.html

凯博第篇

最近,凯博诗社十位学生作品,将陆续在被誉为“汉诗国刊”的《天津诗人》春季号上发表。

据诗社指导教师郑丹宇老师介绍:能在这种省级纯文学杂志发表作品,就代表学生作品被中国文坛认可。不过这些依旧无法回答部分家长的顾虑:在这追求实用价值的时代,学生为诗歌投入时间值不值?孩子学习诗歌有什么意义?

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获奖者是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

露易丝·格丽克

她不仅印证了诗歌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也将勇气和信心赋予了凯博诗社的孩子们。

赵燕妮·诗社让我元气满满

向上滑动阅览赵燕妮作品

云是一场梦

我喜欢融入到光里的感觉

仿佛是世间的焦点漫天扩散

暖阳都落在阴影上

凝聚成瞬间的光影

影子不再昏暗

惊艳的彩虹穿透玻璃

就像思念也可以被穿透

独自相信

美好的一切都可以

沉淀到透明

云是一场梦

是被海水浸过的幻境

掩去了天空的面纱

不经意留下的泪

不过是雨水中的一点咸

翅羽

羽毛遮住伤

还在飞翔

天还是海

已分不清

斑驳的绒花

别样

也是痕迹

年轮又添了些

却照旧挺立

仍然洁净

依旧白得像雪

只是,这一次

在缝隙里消失

夹缝

暗夜

可以明亮吗?

缓慢地一路前行

遗留下

不可避免的痕迹

风已过林捎

气息也没留住

平添的缝隙

只有片面余光

翅膀终于受伤

洁白也将消失

映照成赤色的海洋

征兆着白幡的诞生

曦照

针刺瞳芯

仍旧倦念的光

是如此纯粹

万物身上

皆有她的羽毛

所过之处

无悲

无哀

无离别

又像是在温暖中漫泡

着得久些

那里便都是她的光晖

在期盼着

缊染的色调

瞬息或永恒

寻路我陷于云端

仰望尘埃缓缓低头

不见了的

是星辰吗

那是希望啊

黑暗上的零星

唯有明光

是永恒吗

是瞬息啊

END

今年九月开学季,学校社团纳新,可选社团有几十种,赵燕妮偏偏选择需要通过考试才能加入的诗社。

诗社纳新当天,雨一直下,报名队伍从室内排到室外,同学们相继撑伞,在雨中架起一条人工长廊。报名后,一连通过三次考试,赵燕妮成功进入社团。

当被笔者问及“为什么那么想加入诗社?”,赵燕妮回答:

喜欢这个能给我快乐、伴我成长的地方。

最先给她带来快乐的是诗社的“小空间”。

这个仅可容纳20人活动的小屋,学生们都觉得很“大”。洒满花瓣的排桌,预示着时光的钟表和电灯艺术装置,各类静物和标本,还有分别代表音乐、摄影、文学、电影的艺术展角……每个角落都有其背后深意。

凯博诗社室内布置

诗社的布置全由指导老师亲手制作。赵燕妮说:

郑老师已经在诗歌、艺术领域拥有众多荣誉、头衔,但他课上课下对学生却没有架子,不仅帮我们诗歌水平实现质的提升,还会在活动期间忙前跑后。为了让我们的诗歌平时有更多展示机会,他还组织诗会,现场放映赏析。

郑丹宇

每次诗社活动,赵燕妮都能接触到爱好诗歌的同学,大家彼此分享诗歌作品,畅谈诗话,给她日复一日的学习生活增添一抹色彩。

凯博诗歌社的诗会

对于在诗社的成长,赵燕妮说:

读诗歌需要细细品味才能充分理解,读得多了,我的理解力就提高了;写诗要求我对自己的想法精准表达,写得多了,我表达能力也强了。意外的是,我发现自己看书、听课理解速度比以前更快了;平时与人交流,言语用词更准了,写作文条理更清晰了。

对于生活和学习的挑战与压力,赵燕妮说:

写诗歌赋予我自我解压的能力。有了负面情绪我就写写诗歌,就好像将所思所想都倾诉给一个朋友,负面情绪发泄出来,心情放松了,又可以元气满满地生活、学习了。

——

目前国内学生普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在凯博,学生接受课程、活动、社团等教育,从被动学知识转变为被动提升能力,

随着学习深入,学生开始有意识主动锻炼能力,直至像赵燕妮一样,根据自身需求,主动寻找提升能力的机会和渠道。如此,即便学生步入事业阶段,依旧能持续提升社会竞争能力。

李汶萱·作诗有套路,我走我的路

向上滑动阅览李汶萱作品

天堑

坐在塔顶端

没有感情的监视

苍白的城市里

披着斗篷的人来来往往

没有任何问候或关怀

风为细沙伴舞

残忍又缠绵

被写过无数次的名字

留不住

终是遗忘

也许是渴望

也许是嫉妒

炫亮的火花一点一点在心尖炸裂

柔情短暂又虚幻

换来了最后的交易

情感导致堕落

拾起封锁的记忆

脱口毫无逻辑的回答

热气将泪水带走

从此那银白的岛上

又多了一粒剔透的细沙

孤山清寂

无法逃脱

残忍的申饬

孤山越发清寂

凉气从无尽的深渊里渗透

真正触碰时

才发现更加凄冷

玄黑替代了白衣衫

温柔中藏着的是不可说的过往

风,吹去轻飘飘的声音

低吟浅唱

雪花落在眼睫上

随之轻颤

前尘一并归还

像一只纸鸢

从高楼一落而下

血红的身影在阳光下尤其明艳

下坠的瞬间烙入脑海里

再也不会遗忘

树下前尘

走着熟悉的路

旧事尽数告之

爬上树凝视那双眼

油然而生的念头

毫无预兆地撒开了手

乘着风下坠

紧闭双眼

与自己来一场*约

赢,便是救赎

败,也不过纤尘一身

早已习惯

畏惧疼痛也不过是人之常情

可若是树下有一人

愿张开双臂

前尘种种便不值一提

近在咫尺的人

柔情又强悍

叫过无数次的名字

只一眼

周遭事物尽漠然

END

有人说诗歌是灵感与情感碰撞的艺术,有人却说是可以信手拈来的套路,对此,“过来人”李汶萱有话要说。

李汶萱:

以前,我是从公立学校转学过来的,入学前就学过各种文体的书写框架套用。到了诗社,我的第一首诗就是典型的套路结构,看起来也不错,所以这种框架写作让我感觉无往不利。

虽然郑丹宇老师对诗歌看法与我不同,但我依然喜欢听他的课,因为他从来不直接讲那些无聊的理论,而是先鼓励我动笔写。

课上时间有限,老师会利用课下时间帮我们修改作品,他针对我的作品教我创作理论。和我相关的理论,听起来就特别投入,当我看到自己作品被修改得越来越好时,我就开始逐渐认可他的看法。

就像老师说的一样,虽然套模板也能写诗,但融入真情实感的创作往往更加感人。

此后,我尝试从小说、绘画作品等事物中吸取灵感,寻找感兴趣的思想主题,不强求作品数量,阅历越来越丰富。久而久之,我的诗歌有了温度,创作脱离了框架套用的思维,甚至在我对生活、学习中,改变了我在公立学校养成的套路式思维习惯。

——

环境能够抑制孩子的创造力,也能释放创造力。学校需要在统一管理和个性化教育寻找平衡,诗歌能在规范校园的同时,打破条条框框,充分释放学生个性、情感和创造力。

老师可以通过修改学生作品,影响学生价值观,引导学生锻炼发散性思维。最终,通过对于学生文学教育,推动对学生的思维教育。

沙奕先·我们编辑部的那些事儿

向上滑动阅览沙奕先作品

父亲的单车

清风拂过

单车上载着我

伏于你肩膀

那宽厚的安全感

茫茫荒野里的一丝透彻

愿这路途无始无终

无尽的绵延

是你永恒的拥抱

难舍但终有离别

宽大的背影消失

眼眸中涌出蓝色泉水

任由时间冷酷迷惘

回想起单车

依然是清新的幸福

落日

橘色的余晖

慢慢拉长的影子

日月伴着纯真

雨水伴着欢笑

粗糙的大手

拉着白皙的小手

坚定而温柔

在耳边悄悄说着

安心安心

明天的色彩

胜似花开

街角

熟悉的城市

陌生的声音

转过街角

拿着照片

找寻着曾经的曾经

埋藏在心底的苦涩

是否仍存最后的甘甜

傍晚的凉风将心吹碎

一切都撒落在地

毫无保留

捂住伤口

试图挽留最后的执念

但它都随风而去

不留痕迹

细品最后一杯咖啡

望着陌生的车水马龙

那熟悉的城市

再也不见

END

每次凯博学校教育分享会,家长都能拿到凯博学生诗集,那是学校值得对外宣传的荣誉,也是凯博诗社日夜耕耘的结晶。

诗社已经出版三本诗集,每读一首诗歌,读者就能发现一个故事。而沙奕先所讲的,都是读者发现不了的故事——诗社编辑部的故事。

凯博诗社已经出版三本诗集

据沙奕先说,一本诗集的诞生,需要编辑部在课余时间完成,从作诗到出版,编辑部都要经历一段能力和耐力的考验。

夜里,作为编辑部成员的李汶萱、沙奕先等人,依旧在筹备诗歌编辑、校对、投稿、出版等工作。

1
查看完整版本: 凯博学生诗歌将在省级文学杂志发表做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