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车帮
只为爱车的你!
踢车问答
踢车帮的小伙伴们本周《踢车问答》的5个问题已到有请踢车夏东来为大家答疑吧!
踢车问答第期,火速戳开收听!本周入选的5个问题如下
问题1
刘旭:夏东老师,看您的节目受教很多,在遇到问题时,也尝试着用您的方法去找答案,但还是有问题我没法解释。就是别克艾维亚车型和同平台凯迪拉克同级别同配置的车型,终端价格至少差10万左右。从厂家的角度,这两个车都得盈利,而且艾维亚车型应该利润更高吧?但这两个车不管从配置,用料各方面,怎么看成本上也不像有10万的差距呀?难道别克艾维亚车型在做慈善?希望夏老师解答。
答:考虑汽车的定价首先是品牌的差异。要看到,品牌名称本身在价格中拥有不可忽视的份额,而且直接左右着定价的政策。那么“品牌名称”定价是怎么确定的呢?它是个双向机制,也就是制造商打造以及消费者认可,经过多次反复相互作用,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定价。这个定价总是处于变化中的,只是会在较长时间里呈现比较平缓的波动而已。而没有能达到这种状态的品牌,会消亡。这是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一以贯之的过程。而你观察到的“同平台”,是产品生产制造流程中追求效率的结果,但由于它需要两个前提,即一方面,需要这些品牌同属一家公司,另一方面,技术发展到了能够实现这种效率目标的水平。这两个前提都是汽车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满足的,它们出现的时间点是在确立了品牌定位之后,特别是技术共享这部分,要晚上好几十年了。另外,不同品牌在经营中所背负的成本是有差别的。别克的销量通常比凯迪拉克大很多,那么在每一辆车上分摊的营销成本就比较低了。其它固定成本的分摊也是一样。在经营上通常会把成本分为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但这是一个对总成本的划分。当分摊到每一个产品上时,固定成本就变成了可变的,而可变成本反而是固定的了。凯迪拉克单车分摊到的所谓固定成本就比别克大不少,因为它的产销量低。此外,经营高档品牌在销售方面的投资也更大。例如,凯迪拉克的店面投资远大于别克,服务成本也明显更高。这就涉及经销商的利益。他们需要比别克高得多的单车毛利率才能合理分摊很高的销售成本。而在消费者眼里,对这些价值的价格评估,都汇集到品牌名称上。如果他们认可,那么不同档次定位品牌的车就都有合适的销量,如果他们不认可,那么通常高档品牌比较难卖得好。在局部上就表现为打折促销循环。所以,凯迪拉克与别克的价差不仅仅在于具体车的技术、配置、用料,还在于品牌的营销、服务,而这些全都反映在“用户体验”上。所谓体验,无非是满足感,其基础是价值观。需要始终注意的是,个人的价值观与群体的价值观不是一回事。对厂商来说,前者的重点在个性,后者的重点在共性。他们在经营品牌时,总是在通过摸清个性来寻找共性。问题2
李遥:夏老师,看了视频更加喜欢星越L了,想给媳妇换一辆,她现在开的2.7汉兰达,有两个问题请教你:星越L15万多那款和昂科威1.5T或者途观L1.4T比,安全性我倾向星越L,但是耐用度和车身刚性等方面是否能超越他们?还有就是是否新上市的车要等一段时间再买?会不会有些小毛病等到发现后,改款完会好些?
天空之蝎:夏老师您好!想咨询一下星越L,看了很多评测,静态动态评价都很高,抛开品牌因素,您认为星越L的综合素质,如驾控品质、行驶质感、乘坐舒适性能达到什么水平?与CR-V、RAV4、途观L相比如何?谢谢!答:星越L是国产品牌的车,但它也是全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车。我想,厂家在市场面前,剩下的问题仅仅是顾客对品牌的认可而已。产品本身已经没有问题,甚至优势显著了。因为星越L是在车身架构、发动机、变速箱、四驱系统等等核心技术上,都达到当今世界一流水准的车。而且,由于它是这一套架构体系中的后起之秀,所有技术全部都经过之前的兄弟车型在市场上有效验证过了。不论是CMA车身平台,还是2.0T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8AT变速箱还是四驱系统,都在沃尔沃和领克的相应车型上持续应用和改进,然后才合成了星越L。它的领先之处是车机,不仅属于计算机部分的软硬件水平很高,而且面板的工艺水平也很高。对我来说,这样的车定价不到19万元,是之前想象不到的。可以说,又一次刷新了汽车制造的价值观,而且,与过去不同的是,它是一个在各方面都达到世界一流的产品,是中国品牌汽车实现真正超越的标志性产品。相比CR-V、RAV4和途观L,可以说,它们都是更为廉价或者更老式的产品了。首先,在性能方面,它们基本都不能提供星越L这个水平的动力,也不提供这个水平的四驱能力,操控性也有一定差距。因为当大家都因应中国的道路交通条件下的驾乘体验需求进行调校的情况下,星越L比它们都更年轻,技术更新,可以说是站在它们的肩膀上。不仅舒适性明显更优,同时操控性感也更好。它们比星越高的,就是价格。也就是综合素质,星越L是目前同级新晋占据领先的车型。当然,对任何全新车型持谨慎态度是没有问题的。即使是世界一流产品,在全新上市后出现早期幼稚病也属于常态。只是星越L在这方面也不会比大众、丰田表现差,大概率还会更好。理由前面也说了,就是它用的技术都由比它上市早的兄弟车型验证过了,它还是个“优化版”。或许车机系统是全新的,有可能遇到BUG之类的,但这是电子消费品的特征,未必会有什么大的不便。通过软件升级能够及时改进。由于目前芯片荒,预计星越L将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状态,甚至它的批量交付都可能被迫延后了。问题4
雪孩子:两周前在华熙的雪铁龙舒适空间遇见了夏老师,和夏老师聊了对法系车的印象,真是意犹未尽,作为一个铁粉儿我很喜欢凡尔赛这款车,能否请夏老师分析一下凡尔赛这款车的未来市场表现,谢谢!
答:凡尔赛的特点与其它来自法国的消费品风格相同,就是非常着重于“形式”的表现。这就是所谓的“时尚”吧。在消费个性化渐趋强烈的今天,这种风格的东西可能会比以往更受青睐。但汽车是一个科技属性最高的消费品,这是与时装、餐饮很大的不同之处。我们可以看到,法国的消费品当中,汽车在国际市场影响力远远低于时装和餐饮,内在的重要因素可能就在这里。科技这个东西对于消费者来说,体验是一切的基础。所以,我对凡尔赛的疑问在于,其形式的表象之下包含的“体验”如何。假如带不来体验上的满足,那么就很难形成有效的扩展,让更多的人群选择它。考虑到当前法系车在中国市场的用户量,凡尔赛肩负的使命是大幅度扩展用户量。对此,我觉得目前还缺少证据。问题5
_∥執子之手o∩_∩o:你好,请教一个关于安全性的非常普遍性的问题,首先夏老师也带眼镜,想了解一下,近视眼镜会不会被安全气囊打碎,从而伤到眼镜,还有夏天大家开车都会带墨镜,像这种玻璃的是不是很危险,那么什么材质的眼镜会更安全,或者说都不安全?
答: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佩戴玻璃镜片的眼镜了。因为树脂镜片不仅效能更高而且成本还更低。因为加工起来更容易。树脂镜片还比玻璃轻得多,也更易于实现特定的构造设计。这种镜片有着很强的韧性,几乎不会破碎,安全性比玻璃镜片强多了。它比玻璃差的地方只是硬度低,没有玻璃耐磨和耐久,但是加工成眼镜这么小的镜片辅以耐磨镀膜,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所以,汽车的窗户还得用玻璃,而眼镜,早已是树脂的天下。当然,还是存在玻璃镜片的,在安全气囊爆出时,把玻璃镜片击碎的可能性很大。开车、骑车或者运动时,是不应该佩戴玻璃镜片的眼镜的。本期踢车夏东给大家的问题
国产品牌汽车,或者说“中系车”的购买理由,它们的卖点是什么呢?上期问题的精彩留言
上期交流问题:购买美系车的理由是什么呢?
换了水的鱼现在的美系车,油耗不高,动力很好,变速箱AT,安全同级最优,设计一直比对手稍好,用料实在,大部分都考虑国内的用车习惯。
韧性大师作为三台美系车主,这个问题我想回答一下。为什么选择美系车,所以我只说优点。1.美系车钣金普遍比较厚。家里的三台美系车,无论是从敲击的声音来听,还是从按压的凹陷程度来看,钣金是普遍比日系车厚很多的,甚至比德系车要厚。虽然现在每个人都知道钣金的薄厚与安全性无关。但是同样花钱车这个东西,钣金厚一点儿,总比薄一点儿要强。就像买烧水壶,10块钱的水壶要比5块钱的水壶的铁皮要厚。2.中国和美国的用车环境比较一致。中国和美国一样,都是国土面积非常的广阔,道路非常的宽阔且平直,美系车这种高速巡航的优点我们也是能享受的到的。.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美国汽车品牌一般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还有多年的技术积累。不管是德系车的烧机油还是气门室盖漏油,还是日系车的机油增多,机油乳化,在美系车上发生此类事情较少。这么多年的负面,好像只有福特的断轴。4.大国风范,注重感受。这期节目您说日系车主推的油电混合,在我们这儿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主要是因为我们国情不同。我们有着广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我们没有小家子气,就像现在很多国产SUV,油耗其实都不低,我们的车主也基本没有什么怨言。另外,在舒适性配置上,美国车比较舍得下成本。5.动力充沛,操控优异,质感上乘。像福特的金牛座,之前有2.7,6缸的,现在的锐界也有六缸的。厂家知道这些车卖不了多少。虽然我也没买这些车,但是他有就证明他是个有追求的厂家,而不是所有的目标都在经济上。
Sylvia大王说,做人呢还是要开心我就是开的美系车,用料实在啊外观磅礴大气,开起来有种气吞山河的感觉,油耗没像传的那么夸张,可以接受的,科技感更是没的说!说到美系车,大家总觉得是二线豪华品牌,其实咱们中国人都有先入为主的概念,说到一线豪华都想着那BBA呗,其实不然,多看看美系车吧,真的不错!
默日系车和德系车购买的理由,相信大众都有比较普遍的认知。但是购买美系车大众的认知往往不是那么统一,作为大众丰田福特三个品牌的车主我可以负责任的说,美国车的制造水平和理念,并不一定比德国车,日本车落后。相反,美国车相较于德国车、日本车体现出了更多的对汽车理念的坚守,而不是过分地根据中国的市场去改变。说到操控大家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德国车,但其实美国车的操控和感受一点也不差。说到油耗,大家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日本车,但其实美国车的油耗没有印象中的那么大。说到安全,大家都提到丰田的新架构,马自达的钢材用料,虽然美国车在这方面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但好歹人家有很多专业的杂志在监督着。最后如果论配置,国产车和韩系车相对来说会比较突出,但美国车给人的感觉就是那些只要给你的配置就是好用能用的,而不像有些企业所谓的车道保持、所谓的ACC所谓的行人预警是很难用的。所以综合来看,其实美国车的竞争力,并不差只是在于营销手段方面差了好几个档次。
张昕美系车,好话题。1.美系车硬。同级别最硬,比德国车硬。因为北美的安全标准高,想要安全,找能在美国本土销售的车型最安全。卡迪拉克的XT6CT6应该是返销北美的。2.油耗高。开过油耗最高的两个车型,GMC,市区5+升的油耗,老款道奇MPV,郑州到北京加次油,油表指针都是掉下去的。.舒适程度高。车型宽大,座椅更宽大,坐着不是追求人机工程学,是追求怎么舒服怎么来。比如国产第一代君越是六座车型,前面后面都能坐三个人,一样的大沙发。
㊣Discovery大家都说美系车底盘的舒适和扎实感很好,舒适配置也多。我有一辆06年老别克君越,底盘非常舒适,配置不低,几年前都不落伍。那舒适感觉感觉比我单位的5系和X都棒。而价格却只有一半。国人对速度的追求毕竟是少数,我想这是主要原因吧。
silver其实国内市场有点扭曲,真正的美系车是丰田凯美瑞,汉兰达。美国品牌在贴牌引入了韩系、欧系风格车后,倒在了三缸机上。现在喜欢凯迪拉克的,又是因为比BBA更纯粹的操控。帕萨特B7也是一款美系车。所以“美系车”可以卖的很好,却不是美国品牌的。美国品牌在本土,重视皮卡、全尺寸SUV这些大型车,没有余力情况下,在燃油车时代的末尾,提前在国内市场式微。野马和lyriq电动车看起来很棒。特斯拉无论是不是改变汽车时代,它确实改变了电动车。心里最美好的美系车,还是当年的凯迪拉克弗雷特伍德,外车顶全皮,那才是真沙发,霸气不逊劳斯宾利、虎头奔,太漂亮了,那才是豪华车,不像现在各种词汇、功能、理念介绍,无需多言,往那一停,就是豪华。
helan这期有感而发说两句,买车带着家人去,家人又都是喜欢坐后排的大块头,在合资买菜车这一块感觉,德系第二排不友好,日系所谓的大沙发在前排算数,后排老实说,坐久了几个品牌投机取巧、徒有虚名,坐垫进深太短和靠背角度以及坐垫厚度,这些指标禁不起推敲,结果就剩美系可以满足我家人这个要求。而且美系对每个乘员平权意识比较强,普通家用车欧洲对后排不重视,日系还是等级制的痕迹深入骨髓,美系完胜。
最后我想说,夏老师说凯美瑞高速照德系还是有差距的,夏老师情非得已的笑了,我觉得无论德系日系美系华系,成熟产品首先诞生于什么样公路,是路决定了汽车的制造取向,这是我的价值观。你有什么样的路,就有什么样的车,德国车这种高速的美感是环境使然,日本是弹丸之地,国家发展新干线,他们的K-car很说明问题,他们在这样的环境是不会造出高速很稳的东西,也没必要。法国的路呢,乡村城市都很精致,该慢必慢,该快必快,弯道多,这种地方开日系的乐趣何在?日系在欧盟表现有目共睹,道路需要操控感的地方,车子就会应运而生,而且他们的通过效率非常高,甚至司机在高速公路普遍会超过限速的上限多十几迈。美国的道路宽敞,高速路铺天盖地,满地打滚很自由的感觉,东京和纽约比,许多工程车都在压实线通过,美国就不会,其实每个车系都对应了一个环境,换一个环境如同虎落平阳,开车开久了,应该能体会产品这种先天的属性,当然像日系现在主打北美市场,也有变量,但基因总是神奇的,除非两个国家变成一个国家,否则基因都是唯一的。
鹿宇夏东老师周末好!我作为一名标准的92后,我在当初喜爱耍酷的年纪遇到了这匹野马,是个很无奈的事情,就如一个男孩在一无所有的年纪,遇到了最喜欢的人,现在想想只能说一句,这像极了爱情,而现在的我虽然能在四环上开着福特野马撒欢,妄图寻回对于激情、对于年轻、对于儿时梦想的感觉,我也确实寻找到了,但激情过后还是不禁感慨,如果我再年轻五岁,哪怕三岁,我也会尝试着去买下一辆福特野马,可现在,家里需要的是一辆SUV甚至是MPV,首都的路况不用多说,再强的马力也无法发挥真正实力,而我也不想野马的轰鸣声只让深夜的广渠路听到,于是,我将目光望向了远方的青山,开惯了家用车后,福特野马的动力能够让你感觉到这款车真真正正是一匹野马,虽然只是四缸发动机,但2.T的排量带来了接近00马力以及44牛米的动力数据,短暂的磨合期过后是纯粹的快感,2.T发动机的动力绝对不算弱,相较于城市道路蠕行时变速器给出抗议,行驶在高速上能够切实感受到身下这款野马的愉悦,杀入弯道,野马开始表现出富有乐趣的一面,车速不低的情况下,车辆的四个车轮能够牢牢地抓住地面,不低的弯道极限,让野马完全能够应付较高的侧向加速。遗憾的是,方向盘的转向调校的不是那么的好,低速偏重,高速较轻。
远山近海在十年前,买美系的理由是安全,皮实,动力强,但经过了十几年市场的提炼,人们慢慢发现美系车的安全性性并不是传说中的那么神乎其神,皮实程度也远不如日系,动力也一般般(美系大排自吸除外,但那种车在中国不普及),所以导致现在美系经营惨淡,为了扭转颓势,美系不得不增加配置,增大优惠,这样导致现在够买美系的目的变成了追求性价比,但即使这样,美系仍然卖不过日系德系。
顧偉隽也没开过太好的的车,就B级车而言,我认为美系车座椅更加舒适,动力也充沛,响应迅速,而且油耗比过去也小了,但是在同级国别车里还是算比较高的,只能说某些方面突出但不均衡。过去在产品设计里认为,德国制造是最好的,其次是日本,美国人糙,但是善于营销策略。总体来说,德国车各方面发展先进且兼容性好,日本车保守保持优势不想冒进,美国车更会考虑用户需要什么,比如让用户心甘情愿地去接受油耗问题。
旅途美系车,虽然是“想说爱你不容易”,但还是有人爱!这次不说为啥子不容易,只说为啥子爱。福特,人家历史悠久啊,岁数大肯定懂得多喽,造车不抠,这点比日系德系都厚道,当然了,人家油耗也不抠……。凯迪拉克,看过《北京人在纽约》这部剧的应该都记得一个场景:姜文的女儿到美国坐上姜文的车,姜文似提问似显摆的说,闺女,知道这是啥车吗?凯迪拉克!!。由此,营造了一个梦。下期的题目应该是国产车了!期待中……
苏同等价位(不含国产车)美系车豪华舒适稳重价格相对便宜,除了油耗,性价比高。没有太花里胡哨的价格迷惑人。
萌昭爹家里先后两辆都是美系!现在开的是凯迪拉克。同级别优秀的动力(福特、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2.0T为主)超高的性价比特别是通用旗下优惠幅度巨大。美系车整体偏软的底盘开起来像船,比日系感觉高级和德系风格不一样,NVH在同级别中尤其领先,配置高用料足。缺点是有点美国人粗犷的风格较低的油价。无论是设计还是变速箱发动机的匹配都比较不拘小节没有德国人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没有日系车节能减排皮实耐用的特点。
华尔街金牛美系车购买理由:性价比!以相对畅销的B级车别克君威为例,2.0T+9AT优惠后15万多16左右...以这个价格横向看,能买到高配的合资A级车,比如思域、速腾、高尔夫,它们跑高速的驾驶和乘坐感受,和君威比不在一个层次.....比油耗和保值率,那君威就拉垮了...至于福特、林肯、凯迪拉克、雪佛兰等美系,优惠再大也是维持,近些年在国内已经不入流了。说到这,我对国内相对热销的别克有些隐忧,通用把欧宝卖了,以后君威等车型的换代升级怎么搞呢?
小番首先,美国三巨头曾是霸占世界前三的汽车巨头,其统治力就相当于国乒吧,只不过被金融危机拖了后腿。虽然公司规模受挫但是精华尚存,美国品牌拥有世界最顶尖的整车技术,当然了,很多技术是通过收购海外品牌得来的,比如欧宝,但是全球化的现在,能够整合各方优秀资源本身就是一种本事。第二,美国车耿直。从配置就能看出,像君越、金牛座的顶配车型,配置丰富程度甚至超越了入门版的7系、A8、S级,像蒙迪欧/金牛座,下摆臂舍得用铝合金,基本上花相似的价格,美国车能给你最多的东西。像日本车那种让人担惊受怕的安全简配问题在美国车(全球车型)上基本不用担心。
不过美国车也有一些让人比较难接受的地方,比如车厢做工设计是真的不讲究,最明显的的迈锐宝XL,那家伙糙的跟5、6万的吉利远景有的一拼。自己开金牛座,身边好几个朋友开蒙迪欧/致胜/翼虎/福克斯/锐界,说实话看不见的地方,比如机械、底盘,感受是真的高级。但是看得见的地方就没那么高级的感觉了,不过嘛~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有得必有舍,相比之下欧洲品牌在做工的精致程度上就要好一些,但是底盘厚重扎实的感觉就比美国车弱一些了。所以买车,首选肯定是欧美系品牌,技术领先,其次选中国品牌,因为它们很努力,而且现在的中国品牌真不差,反正绝对不买日本车,技术差安全差做工差,干啥啥不行,用老旧技术和低配置换来的可靠性根本不值得一提。
个美系车肌肉、力量、运动、粗犷、威猛、狂放、野性、嚣张、特立独行、桀骜不驯,同时科技感满满,他的出色是经历过历史检验,沉淀出来的,不是花拳绣腿,不是绣花枕头,是实打实的硬家伙。
上期幸运回复者:
小番由于